[日期:2012-05-22] | 浏览量:10906 | 作者:北师大项目部 |
在应用实践的层面上,国外国内都有一些研究者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来治疗自闭症儿童。有研究者总结了国外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Bromfield(1989)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Lowery(1985)和Lanyado(1987)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研究、Nehama Baum(1986)用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人群、以及Wolfberg和Schuler(1993)用团体游戏治疗来治疗自闭症儿童,这些治疗都取得一些疗效。
一、从游戏治疗在我们国家的推广和应用来看,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邱学青(1996)在《中国特殊教育》上发表“游戏治疗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一文,提到个体治疗能有效地解决由儿童本身残障而产生的问题,如对有攻击性行为的聋儿、口吃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的治疗较为适用。但没有报道有关的个案研究。
另外,王国芳( 2000)的“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但没有提及这一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高峻岭(2002)的“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也主要是对游戏治疗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归纳,但其中列举的游戏治疗的适应症对治疗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寇延,2005)。
二、箱庭疗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个案报道
具体到箱庭疗法为主的游戏治疗,国内最早的关于箱庭疗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报道见于张日昇(1999)介绍并翻译的樱井素子在澳大利亚某重度言语障碍学校进行的箱庭疗法的尝试。该个案记录了一个8岁自闭症男孩的箱庭疗法过程,整个治疗过程历时四年,共进行了28个箱庭治疗。
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一名日本的治疗者与由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构成的澳大利亚的孩子在治疗场合下会形成怎样的治疗关系,考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文化差异,证明箱庭疗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同样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为箱庭疗法在中国开展事例研究提供了借鉴。
邱学青(2001)对一名不足3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游戏治疗,治疗后该儿童的语言、动作、同伴游戏、社会交往发展都有了明显进步。寇延也对自闭症幼儿进行了箱庭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自闭症幼儿的自我能量感增强;游戏中的想象性成分不断增多;从单独游戏逐渐向简单合作游戏发展。
钟向阳(2002)的“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实效研究”,文中提到一个6岁的攻击性男孩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证明了治疗者和游戏者的关系是沙盘治疗的关键,个案的游戏发展经历了问题呈现阶段、相互移情阶段、能量转换阶段及个性化阶段,游戏治疗对儿童的有效性需要结合个案的家庭系统分析。
李资渝(2002)的“洛温菲尔德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中也曾报道了对一个5岁攻击性男孩的沙盘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个案的攻击性行为减少,注意力更加集中。
高岚(2003)也曾在“‘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简要谈至俐用沙盘游戏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初步研究,包括对有自闭倾向的儿童的游戏治疗的研究(寇延,2005)。寇延曾对一个严重语言障碍的5岁自闭症女孩进行了半年的箱庭治疗,探索了无语自闭症儿的箱庭游戏特点和治疗关系建立的过程,以及家长辅导方案的制定。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实践迫切需要对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关系、自闭症儿游戏的意义、治疗阶段和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心理沙盘游戏治疗推广网,提供各种型号的沙盘游戏治疗产品专业版,沙盘游戏专业版根据使用对象进行区别配置。心理沙盘产品经过张日昇教授指导和认证,从培训到产品及价格都有统一可执行的标准要求。
心理沙盘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配置,目前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幼儿心理沙盘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上,是目前国际上适合幼儿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