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7-08-10] | 浏览量:102629 | 作者:北师大项目部 |
每次讲授沙盘模拟课程,最头疼的便是如何让学员快速、准确地理解经营模拟规则。因为培训的目标不是为了记住规则,而是将思考投入到经营决策中来,并在模拟经营中去理解管理决策的系统化。但规则的不解,的确会影响到学习进程,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下围棋时连什么是打劫、倒脱靴都不知道,那弈者定会兴趣荡然无存。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经营模拟规则,在课程设计及授课方法上做了大量创新,不仅思考逻辑遵循循序渐进,逐步让学员进入一个模拟经营的情境,而且在教学手段上,不断采用更直观、更清晰的动画引导、关联思考等方法。应该讲,学员按照课程的设计之路会很自然地走进模拟经营世界。
但这里要探讨的是却另一个问题:规则意识。
由于沙盘模拟课程中的规则理解是必需的,所以全体学员都将面临如何尽快理解规则的挑战,对于每一名学员、每一组学员而言,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思考。经营模拟规则的理解中涉及到记忆的仅仅是规则对应的数值,这完全可以对照规则表来适时查询,而经营逻辑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因为它符合现实的企业经营商业逻辑,学员只需要体会与理解一下,便会树立起经营模拟的网络全貌。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在模拟经营之外关于规则的探讨,而期间的探讨又分三个层次:一是思考,二是探讨,三是质疑。
所谓“思考”是指学员在模拟经营之中,能够自觉联系到现实情况,对模拟规则做进一步的反思,进而将学习体会带回到工作中,这是一个正向的学习牵引。
所谓“探讨”是指学员在模拟经营之中,就设定的经营模拟规则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与学员或讲师共同探讨,这也有助于学员的学习内化。
所谓“质疑”是指学员在模拟经营之中,直接提出对经营模拟规则的质疑,指出与现实情况的出入,这也有助于学员的系统化思考。
但无论是思考、探讨还是质疑,必须是在完成正常的模拟经营活动,即教学环节之后,并在模拟过程中遵循设定的规则与逻辑,进而去展开对经营约束条件的反思。然而,现实的情况多半是提出规则问题的学员往往陷入自己的思考之中,而脱离了模拟经营,这对学习当然是不利的。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员习惯于对规则的反思?
对规则的反思本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但学员为什么在正常环节之外或之前,热衷于规则的探讨呢?道理很简单,我们缺乏规则意识。
在模拟经营条件下,首先我们要遵守规则,并在规则约束及给定的条件下,展开思考与决策。但由于国人缺少宗教的信仰,导致我们先天缺乏对规则的遵守意识,这方面关于文化与行为的研究成果已多如牛毛。
其实,学员思考的规则扩展是正确的,只是出发点或定位有些问题。正常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通过现实商业规则与模拟规则的对照与反思,将学习活动中的决策系统化思考方法导入现实经营之中。同时,这种思考应该是逐步深入,逐步扩展的。
而目前的探讨往往停留在表面,只针对模拟规则设定,而偏离与现实的对照反思。
例如:常有学员提出原料及成品应该回收库存管理费、原料采购应当可以有付款账期。
其实,这种问题并没有提完,如果是为了深入思考经营问题。至少应该进一步去展开。比如,原料、成品是否收库存管理费,原料采购是否多买就有折扣,如果有付款账期那么先付款是否会有优惠,原料库存管理的原则是什么,怎么规则企业的资金使用,ERP软件的价值是什么,JIT的思想又需要怎样的条件,服务业中的能力如何存贮,等等。
应该讲,所有学员提到的规则扩展问题在沙盘模拟课程的设计中均已考虑到,但为了简化规则,使模拟过程展现出一种基于商业逻辑的可控局面,既利于教学,又利于反思,于是,对规则进行了特别的研究与取舍。
这里我想提出的是:我们在从事一项任务时,首先要搞清楚任务的约束条件,这就是规则,并在规则约束下尽可能扩展思维,提高目标达成效果。而不应该是一开始就忘记了任务,而钻营到某个局部的陷阱。而影响这种行为的基础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国人所最缺乏的,我也一样,开车上路的行为可充分证明。
另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便是目的性,以学习为例,上课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学到东西,而这种收获应该是思考的结果,是按课程设定内容系统思考的结果。我们往往从一开始就定位错误,将关注点放在学习目标之外了。据说有些总裁班的学员,自从交费后,上课每次请假,而活动却次次不拉。这种学习也会有收获,比如同学间带来的快乐,但本应有更多的收获。
坚守规则,牢记目标,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原则。
心理沙盘游戏治疗推广网,提供各种型号的沙盘游戏治疗产品专业版,沙盘游戏专业版根据使用对象进行区别配置。心理沙盘产品经过张日昇教授指导和认证,从培训到产品及价格都有统一可执行的标准要求。
心理沙盘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配置,目前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幼儿心理沙盘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上,是目前国际上适合幼儿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